1.中国面临的“碳中和”挑战是什么?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进,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大,且目前仍呈上升趋势。我国既要保障经济增长,又要实现规定时间内的“碳达峰、碳中和” 任务,就面临着“减排” 的严峻挑战——以较低的峰值实现“碳达峰”,进而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碳中和。
但 “双碳”目标的完成对我国具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首先,重压下的转型有助于我国实现从“高增长”过渡到“高质量”的模式;其次我国是碳排放大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最后积极参与不仅体现大国担当,对提升国际话语权同样意义重大。
2.什么是碳普惠?与碳市场有什么样关系?
碳普惠,是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社会公众践行低碳行为实现减排。通过专业数据库和交易服务平台,将居民的减碳行为(如公交出行、节气节电等),以“碳积分” 的形式,核证为可用于交易、兑换商业优惠或获取政策指标的减碳量。以减碳量来体现居民的低碳权益,对资源占用少或对低碳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居民给予一定的价值激励,利用市场配置推动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共创低碳社会。
3.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能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哪些助力?
(1)国土空间规划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控,探索建立碳汇绩效规划评估机制。强化林地、湿地等碳汇地区用途管制,结合单元规划探索建立乡村、生态地区的碳汇功能量变化的评估机制,将碳汇增量工作纳入自然资源管理。
(2)土地开发利用
加快碳汇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提升多种自然资源碳汇能力。开展国土绿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活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扩大重要湿地面积,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同时,推进国土绿化管理的信息化、精准化水平,以支撑碳汇统计与管理。
(3)自然资源权益管理
引入碳汇核算,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助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健全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登记—生态资产核算—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的完整链条。重点探索自然资源碳汇价值核算机制,完善自然资源碳普惠方法学的制定,推动制定生态补偿地方法规,健全政策支撑,助力森林、湿地、海洋等碳汇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