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涵盖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布局和引入等五种类型子项目。
农用地综合整治整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土地整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宜林地和园地整治、污染土壤修复等。
包括闲置农村宅基地、土坯房、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其他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拓展建设发展空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减挂项目。
(1)乡村绿化类:开展乡村国土绿化美化。建设乡村公共绿地、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乡村民宿、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荒山造林。
(2)生态环保类: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农村环境整治。包括水环境治理、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矿山修复、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村道路(四好农村路)建设。
(3)灾害防治类:地质灾害治理、避险搬迁、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等相关内容的建设。
腾退的建设用地优先保障试点区域农民安置、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等用地。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用地布局、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引入和推动产业发展等相关内容的建设。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解决钱从哪里来、地向哪里要、人往哪里走等三大问题,厘清土地平衡、资金收益、制度改革、社会治理、民生权益“五本账”。
③在政策规范范围内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工矿废弃地复垦指标等的流转收入
土地平衡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核心机制,是在一定区域内构建一套土地平衡体系,要保证区域耕地数量不减少、林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增加、空间腾挪、格局优化。前期要摸清哪些耕地要垦造、提升,哪些要建设用地复垦、腾挪,然后进一步落实哪些空间格局要优化、落地等。
资金收益账: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各子项目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实施期限、收益测算,从全域的角度测算项目的收支情况,既要有当前的经济投入账,又要有长远的综合效益账。
制度改革账:在法律框架内,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增强人民获得感。把涉及的改革事项清晰详尽罗列出来,明确重点和时限,有条不紊地加以推进。
社会治理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要预备做好社会治理和服务、争议纠纷协调、社会矛盾化解等各项工作。
民生权益账:要让农民群众成为最大获益者,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在实施过程中,涉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及土地经营效益共享权,每一项权益都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保障好。